在參加近期“質量大會”期間,我有機會同許多來參觀我們展臺的質量專業人員們交談。我聽到的最多的請款就是他們與管理層的關系問題。實際上,缺乏關系是他們的最大的問題。他們中許多人買了我的自傳《我與質量》,想要看一看我是怎樣處理這一問題的。我在書中的確詳盡地闡述了一問題。
但真正的問題在這些專業人員身上,而不在他們的管理層身上。管理層絕不是不注重質量,他們真的很在意質量。他們只是不了解它,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使它成為一種優勢,而不是一個問題。我感覺,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建立一個可信賴的組織,而至了正是這項工作的核心。但是,質量專業人員們在這方面奪得并不好。原因就在于:
1.他們不懂得管理的語言。
管理所談論的是會計、市場和客戶等等。所有這些都有專門的用語,有專門的意思,有衡量進展或缺陷的數字。
2.他們不懂質量管理的語言。
質量不是一個形容詞,他是一個名詞。他不是意味著好,他意味著去做你說要做的事。通過管理可以使人們不再談論“質量是否好”的問題。
在商界中的任何地方,都不可能用一套程序包來產生行動的。管理層會用ISO作為市場營銷的必需品,但他們并不認為,ISO會在輸出的符合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管理層是用數字思維的,只有當他們在被告知不符合要求的代價(PONC)時,他們才會理解并推動質量。“質量成本”(COQ)并不能消減PONC;PONC被認為是一種稅收。
管理層期望他們的只能部門負責人,能夠用幾句話解釋清楚他們所做的事情。
3.他們的自我形象不高
質量專業人員需要為建立可信賴的組織負責。他們將因此而得到信任,并得到表彰。這正是產生金錢和地位的地方。
4.他們沒有從其他人的非技術經驗中很好地學習。
我用了六年的時間,從一名生產線的檢驗員升到部門經理;又用了七八年時間,我成為名列世界500強第11位的公司的副總裁;十四年之后,我創建了自己的機構,不久就把它經營成為一家上市公司。這一切都得益于“成為有用”的和可信賴的”理念。在這方面,我學過多年的“質量控制”技術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。
5.他們認為質量是技術和程序的統一體。
他們關心改正行動而非預防行動
他們沒有建立關系。
他們喜歡做認證。
只有質量專業人員自己才能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。無需管理的重構或再造,也無需一套新的程序。(我在《領導法則》一書中對此有過闡述。)